欢迎访问西江航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航运动态  > 航运发展研究

陆海新通道,为一带一路架起“联通桥”

发表日期:2020-07-29  |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网  | 浏览次数:

作为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7月23日发布的今年上半年陆海新通道运营情况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盖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的234个港口。

陆海新通道是由中国西部省份与新加坡合作打造的陆海贸易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共开行386列,其中上行班列188列,下行班列198列。自2017年9月正式开通运营至今年6月30日,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966列,其中上行1003列,下行963列,已从开行之初的每周一班加密至每天双向对开。同时,陆海新通道另外两种物流组织形式,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重庆—越南河内)和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也已实现常态化运行。进出口货物已涵盖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化工原料及制品、轻工及医药产品(饮料)、生鲜冻货等350余个品类。

目前,陆海新通道已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实现联通,已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

“13+1”个省区市抱团出海

面朝大海,汽笛喧鸣。一条出海通道,让地处内陆的西部地区期盼了好多年。

2017年9月25日,陆海新通道的前身“南向通道”正式开通运营,构建起一条以重庆为基点,纵贯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际联运新动脉。从此西部地区拥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陆海新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国家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共同打造的具有多重经济效应的战略性通道,是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复合型对外开放通道,对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着眼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时代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

“这是一个大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条通道共商、共建和共享。”在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看来,在陆海新通道设计之初,就意味着需要西部各省区市抱团发展。

从最初的渝桂黔陇四省区市签署《框架协议》,到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四川相继加入,再到目前,陆海新通道已经形成了西部12省区市和海南、广东湛江“13+1”合作共建机制。

货物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6月28日,一列满载石制品、建筑陶瓷、塑料粒等产品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出发,向四川城厢站方向驶去。

7月22日,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贺州-北部湾港”桂东海铁联运班列广西从贺州钟山站出发。该班列装载50个集装箱1400吨石材产品,于10小时后抵达北部湾铁山港站,随后这批货物通过海运发往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及东南亚国家。

近日,中国外运承运重庆中林林产品有限公司“越南木材项目”首进活动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举行。据介绍,首批货物共有40余货柜,均在越南当地加工生产,近期搭乘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陆续从越南工厂直接运抵位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重庆铁路口岸。在渝州海关、中铁联集的支持下,全程耗时不到半个月,比传统的江海联运方式节省20天以上。

络绎不绝流动着的货物,借助着陆海新通道,逐渐形成以铁路、港口、管网为依托的互联互通网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怀揣互联互通的初心,把重庆及西部带向开放的前沿。两年多来,陆海新通道开行频次、线路不断加密、国内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让过去深处内陆遭受“物流困局”的西部地区,站到了开放的前沿,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

陆海新通道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货物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已形成了“一带一路”经中国西部地区的完整环线,带动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北部湾港快速发展的步伐。近年来,南向通道公司积极推进多省区市合作平台建设,目前已与遵义交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国际物流公司,分别成立合资区域公司,新疆、宁夏、重庆等地的区域公司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在重庆先行先试的带动下,在兄弟省区市共同努力下,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从“通”到“畅”,陆海新通道实现了到东南亚、东北亚主要港口的全覆盖,勾联我国14个省区市,通达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203个港口。

除铁海联运班列外,陆海新通道另外两种组织方式也取得了较好成绩。1-5月,跨境公路班车开行749车,同比增长129%;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48列,同比增长140%。

重庆带动能级不断提升

7月27日9时,中欧班列暨陆海新通道(南充)首发仪式在四川南充现代物流园举行。仪式上,对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南充基地、“陆海新通道南充货物集散中心”授牌。这是重庆进一步发挥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为南充出口企业量身定制全程一体化铁海联运服务。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南充-重庆-钦州)班列的开行将为成渝两地携手共绘区域合作发展新篇章,深入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建设三条主通道,分别是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

“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重庆已经取得耀眼的成绩。”参与《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编制研究的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用四个“最”字来概括:在陆海新通道中,重庆铁海联运班列开行数量最多、铁海联运班列线路最多、东盟班车发运数量最多、跨境铁路联运班列数量最多。“从今年前两月的数据来看,重庆带动作用逐步增强,西部贸易增量的局面正在形成。”

作为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之一,重庆在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等方面,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在机制建设、运营创新等方面,通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聂红焰介绍。

“我们创新内陆签发全球提单,联合各船公司,改变原有港口签发提单模式,在重庆签发‘一单到底的全程提单’;提供特色优质服务,通道引入保税平行进口车,内陆首批进口冷冻原粒带壳猫山王榴莲、越南冷冻巴沙鱼、柬埔寨大米、马来西亚葵花籽油、印度辣椒等优质农产品;开展定制化班列服务,根据客户不同需求,成功发运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定制化专列;开展银企合作,创新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等等。”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向通道公司)负责人如数家珍。

今年3月,重庆市正式印发《重庆市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与国家《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形成了宏观与微观结合,为重庆推动通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时,重庆还配合商务部开展了国际合作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并形成规划提纲。这些举措,标志着重庆基本形成通道的规划与实施体系。在通道的运营组织模式上,重庆围绕政府与市场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政府层面,重庆已批准成立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现正在加紧组建中。市场层面,重庆正积极协商沿线省市共建综合运营平台公司和区域公司,按照“三统一”原则(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整合通道物流资源,努力实现区域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认为,重庆已初步建成“水、陆、空、铁、信”五位一体的国际性枢纽通道,在内陆对外开放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如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先行先试开放平台,探索形成了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等创新典型案例和全国首创制度,引领陆上贸易规则制度创新。

6月17日,重庆市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上透露,为推动陆海新通道持续发展,下一步,重庆将做好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提升运输功能等方面工作,推动通道建设走深走实。具体而言,重庆将强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建共享,加快组建综合运营平台和区域公司,打造利益共同体。此外,重庆还将强化功能发挥,推进铁海联运“一单制”、公共信息平台、集装箱调度管理中心、通道指数等功能性平台和关键项目建设,提升通道综合服务功能。政策层面,重庆将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形成涵盖通道基础设施、运价、通关、开放等领域的系统支持政策。

你追我赶抢抓“通道机遇”

“陆海新通道衔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为广西全方位融入国家开放大格局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与通道沿线省份的产能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共享开放发展新机遇。

为进一步优化新通道的营商环境,促进海铁联运班列持续快速增长,广西先后出台《关于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北部湾港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对标提升工作方案》《推动进一步降低广西北部湾港口中介服务收费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1年)》等系列政策,在资金、金融、土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新通道海铁联运的运营发展,全面提高通关效率,切实降低各项费率。同时,北部湾港集团牵头制定了《陆海新通道广西海铁联运主干线运营提升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海铁联运的运营质量、加快通道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广西大力推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加快建设,2019年6月建成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工程,打通集装箱海铁联运瓶颈;今年4月建成北海铁山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彻底连通铁山港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先后开通了连接重庆、四川、甘肃、贵州、云南、青海等西部6省市的5条班列线路,全年运行班列达1154列,实现了与中欧班列无缝连接;对标对表新加坡港、宁波港等国际国内一流港口,实施推动进一步降低广西北部湾港中介服务收费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推动北部湾港降费;推动通关作业改革创新,在海港口岸推广实施“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在公路口岸全面应用“提前审结”通关模式,继续压缩口岸整体通关时间;不断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运营效率和质量,吸引100多家各类航运物流企业入驻,基本实现“一站式服务”。

在广西,作为陆海新通道建设标志性工程,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已成功引进万纬物流、太古冷链、德国敦豪(DHL)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中马钦州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通道国际产能合作快速起步;南宁国际铁路港二三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柳州铁路港、南宁玉洞交通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枢纽经济已初具规模,通道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加强。

四川省发改委则日前正式印发《2020年四川加快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指出要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能力及成都铁路主枢纽功能,建设成都青白江多式联运转换中心,积极推进组建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成都国际班列包括陆海新通道在内,都始终保持高频次开行,上半年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近2000列,同比增长40.9%。”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介绍,“目前全国各个枢纽城市集装箱流转量巨大,但是配套的集装箱流转基础设施普遍短缺。现在四川省率先推出建设多式联运转换中心,将有效缓解西部地区集装箱货物运输流转压力。”

目前,成都发出的陆海新通道班列已服务川内企业百余家,约占总发运量的83%。成都国际铁路港与12个市州共建“亚蓉欧国际班列”基地,与98个县(市)区推进产业合作。

“成都陆海新通道开通为我们提供了更适合的物流选择,我们运输时间平均节约半个多月,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损率。”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工厂物流经理严庆介绍,从2018年起,神龙汽车借助陆海新通道每周至少有一整列的整车配件出口到越南和马来西亚。

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也为川渝两地共同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依托重庆的通道和物流运营组织中心,以及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根据川渝两地在通道上不同的定位,双方将优化区域物流枢纽和分类节点布局,深化合作。”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聂红焰介绍,比如,川渝双方将探索建立境外货物集结分拨点,共同打造辐射秦巴地区的陆海新通道万达开运营中心。此外,川渝双方还将探讨共建陆海新通道物流产业发展联盟,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

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合力越来越强,“朋友圈”也越来越大。